在我国,社保是每位职工都需要关注的重要事项,其中养老保险更是关乎退休后的生活质量,社保需要交多少年才能领取退休工资呢?以下就来详细解答这个问题。
我们需要了解养老保险的缴费年限要求,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年限满15年,即可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也就是说,社保缴费年限至少需要满15年,才能在退休后领取退休工资。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15年是最低缴费年限,并不意味着缴满15年后就可以停止缴费,因为养老金的多少与个人缴费年限、缴费基数和当地社会平均工资等因素有关,缴费年限越长、缴费基数越高,退休后领取的养老金也会越多。
如何计算个人养老金呢?养老金的计算公式比较复杂,但大致可以分为两部分: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
1、基础养老金:它是根据个人缴费年限、缴费基数和当地社会平均工资等因素计算的,计算公式为:基础养老金 =(本人退休时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 + 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 2 × 缴费年限 × 1%。
2、个人账户养老金:它是根据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和计发月数计算的,计算公式为:个人账户养老金 = 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 ÷ 计发月数。
了解了养老金的计算方法后,我们再来看一下特殊情况,如果参保人在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年限不足15年,该怎么办呢?
这时,参保人可以选择以下两种方式:
1、延长缴费年限:可以继续缴纳养老保险,直到累计缴费年限满15年,再按月领取养老金。
2、转入户籍所在地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如果延长缴费年限仍无法满足15年的要求,可以申请将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转入户籍所在地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享受相应的养老保险待遇。
社保缴费年限至少需要满15年,才能在退休后领取退休工资,为了保障自己的养老待遇,建议大家在年轻时就开始关注社保政策,按时足额缴纳养老保险,为自己的晚年生活提供一份保障,也要关注个人账户的累计储存额,确保在退休后能领取到更多的养老金。
因信息残缺、延时、错误所产生任何后果概不承担任何责任。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